建築第二生命
自2018 台中國際花卉博覽會,后里園區發現館圓滿達成展覽會展覽載體後,便面臨建築拆除之命運發現館的設計者潘天壹建築師與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共同思考" 建築二次生命" 的議題!再生塑木磚單元之搶救保留與建材生命之延續契機, 造就了「耀夜書屋」的誕生!
在磚構造要如何被工業化建構及回到手工疊砌的手感美的兩難上,耀夜書屋,選擇了具有職人本質的手工疊砌工法。再生塑木磚單元除了混凝土、陶土、玻璃等所製成的建築用磚,再生塑木空心磚具有自承重能力,良好耐候性抗潮性,及可重組分解與轉用,同時再生塑木磚相同的模矩與工業化具有可盛放的尺度,可疊砌與抽換。
透空磚不僅視覺能穿透,亦能引進光線與通風。由透空磚疊砌而成的曲面,軟化了硬直的線條,透空光影也反映了曲面之優雅。
基地配置現況與串聯的過程
從花博發現館移至新竹中華大學校園內。對於再生塑木磚的構造沿用發現館時期的做法應是相當成熟的判斷。 團隊在設計發展過程中也以" 框架" 系統做為發展。經過0-2代的研發後,我們便捨棄了傳統設計方法,而改以參數輔助曲面成型設計,運用電腦演算造型並作為建造時放樣的精準數據。 以目前數位科技的發展,製作曲面並且放樣落實已經不是難事了!「選擇」反而是在諸多選項中最重要的功課!
基地為一接近三角形平坦之地形,現況為空草地,北側有一弧形紫藤花涼亭,南側為進入建築系館之木造平台。我們思考將基地上物件元素串聯在一起,創造彼此空間關係。二道回應基地的弧線,誕生了!入口寬度僅120公分,壓縮視覺與空間體感。進入書屋內部,空間逐漸寬闊,最寬處可達5公尺,內部約可容納20-30人,可以做為小型展覽、評圖、講座使用。
分析與放樣數據到再生
透過參數軟體建模的過程,將實際單元體的尺寸、質量等資訊放進參數設計軟體裡面去作分析,所需要的搭接範圍、相對關係、尺寸等都能透過分析列表而得。曲面藉由單元磚的形式呈現,單元彼此之間是相對關係,同學們相信電腦所給予的資訊,逐步放樣。設計者在放樣的過程之中能夠判斷是否存在放樣誤差或是需調整之項目,而回去電腦裡面立即修正。這樣的作業方式非單一線性,而是雙向反覆式的設計與施工法。
從地基定點鑿洞、鋼結構地樑搭建到木棧板刷防水漆與組構,一系列地基的搭建使我們能夠在上面堆砌構件。磚的放樣由木棧板與磚的尺寸做對應,找到第一個放樣點,接著由每一顆磚的偏移做的數據表格把它們放上對的位置,形成第一條基礎曲線。接著每一層接續往上疊砌,每一顆磚的位置是由U/V 編號系統所引導。 到了第4層用傳直磚疊砌做矮的假支撐,而12層做高的假支撐,最後形成拱,慢慢往另一邊前進,就像在拉夾克拉鍊一樣。最後在頂點再次聚集,完成我們心中的”耀夜書屋”。
│耀夜書屋│
耀夜 是螢火蟲的別名
從象徵著 總是在夜間閃爍的建築人
夜間 那沒有邊界的黑暗 總是鼓舞著建築人無限往前的傻勁